Search

Brunch smarter🍴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疫情趨緩到現在不知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Brunch smarter🍴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疫情趨緩到現在不知道大家開始內用了沒~前一陣子和極久沒見的老朋友見面,除了很想念大學唸書的日子,也很想念早午餐暢聊的時光🥺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早午餐除了食材多元、配色繽紛,還有顏值有氣氛。不過吃下肚的時間點和飽足感都處在尷尬地帶,剛好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我的看法: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▪️澱粉類擇一就好
吐司、麵包、小鬆餅是常見的主食,隔壁的薯塊、薯條同樣是澱粉類,瀟灑捨棄吧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▪️蛋白質選擇原態肉類
雞蛋、煎雞腿阿鮭魚或其他肉類,都好過於德國腸、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。同時也可以注意一下烹調的方式,例:炒蛋通常都使用較多奶油才得以又香又嫩,熱量自然比較高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▪️蔬果越多樣自然越好
最理想的沙拉份量是佔餐盤1/2以上,而非小小一碗點綴在旁,因為生菜體積大、實際上吃進去量的可沒這麼多。有些人喜歡蔬果汁,也可能少了許多纖維質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早午餐份量大,一盤美式經典大早餐可能就有1000大卡以上;早午餐的時間點尷尬,吃到飽脹但下午又轆轆飢腸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這時候優質的蛋白質和足夠的纖維是延長飽足感的關鍵,也能夠減少過多的熱量。不過,吃比較少熱量不等於吃比較少東西!
ʕ •ᴥ•ʔ Brunch smarter babe💁🏻‍♀️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高考合格及體重管理營養師,現就讀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,用食物寫下每段故事。 A healthy outside starts from the inside. 分享食物圖鑑、飲食觀點、知識分享、生活紀錄。
View all posts